让更多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让更多国际学生可以跟我一样有机会来中国学习,让更多国际学生成为国家间交流的使者。这是我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初心,也是我作为一名孔子学院教师的心声。
结缘中文,爱上中国
我叫HAITMAHMATOVA NODIRA,中文名是赵丽秋,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塔吉克斯坦。“一带一路”串起了经济贸易,串起了文化教育。因结缘中文,我的人生从此也有了别样的精彩。
2015年9月,出于兴趣,我报考了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汉塔翻译专业,开始了我的中文学习之旅。大学期间,我遇到很多优秀的中国籍教师,他们给了我很多关怀与帮助,他们孜孜不倦、潜心教学,引领着我喜欢上了中文,喜欢上了中国文化。我参加了很多大学及孔子学院举办的活动,与孔院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收获了成长、友谊以及对中国的向往。
2019年8月,我来到上海大学。我在塔吉克斯坦学过4年中文,了解一些中国文化,也和很多中国人一起工作过,适应起来还算顺利。对于我来说,上海大学是一个既美丽神秘又富有魅力的大学。时光荏苒,两年时间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在北京,我震撼于万里长城的雄伟壮阔;在杭州,我沉醉于西湖的水光潋滟;在上海,我赞叹于外滩的辉煌璀璨。当然,还有“中国概况”课程中讲述的孔子故事,以及上海大学国际文化风情展上世界文化交融的热烈场景。
我喜欢中文,更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第五届中华诗词吟诵大会上,我们几位国际学生换上传统汉服,吟诵了一首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充满异域风情的表演和优美的吟诵,不仅让我们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三等奖,更诠释了诗词无国界的真谛。
上海大学不仅是我在中国的大学,更是我在中国的家。我爱上海大学,因为它给了我很多,我对上海大学有一种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感情,她让我的梦想之帆乘风起航。我在这里获得了硕士学位,深入接触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历史,认识了来自五洲四海的同学。在这里我变得更乐观、自信、勇敢,也更成熟。
我在上海大学的留学经历没有留下任何遗憾,这是上天给我的缘分,是一辈子忘不掉的记忆,是多年以后我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讲述上大的风景、荣誉和魅力的爱。上大也将永驻我心。
投身中文教育,助力两国民心相通
中文是我的生活,没有中文,就没有我。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想说,我对中文的热爱同样无止境。于是,我立志当一名中文教师,希望能够继续畅游于中国文化的海洋。
2021年毕业后,我回到自己的祖国,在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文教师。除了在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水平考试(HSK)的考前培训,我还在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教中文口语课、阅读课、成语学和中国民间传说。
对我而言,HSK1级考前培训是最难教的。因为“万事开头难”,根本不知道学生是否喜欢中文,能不能坚持学下去。作为学生的第一个中文启蒙教师,我认为自己相当重要。第一堂课我就告诉学生:“学一门语言并不难,难的是坚持。”
对于准备HSK1级的学生来说,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我都会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当学生出错的时候,我会帮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我一直坚持用温暖的语言教育学生,用妈妈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我希望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作者(左七)与学生一起庆祝节日
作为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才艺、家庭状况。走出教室,我和学生便是好朋友,我们经常促膝长谈,学生们对我非常信任。我们会一起谈学校的学习生活,学生们会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说给我听,甚至是一些感情问题。
虽然有些老师会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但并非如此。只要用心对待学生,用行动去感化他们,他们都可以是最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了解、尊重并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愿做一束光
我出生在塔吉克斯坦一个平凡的小乡村,如果没有选择学习中文,我也可能像大多数塔吉克女孩一样,大学毕业后结婚生子,照顾家庭,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而今,我不但成为一名中文教师,而且即将与我的中国男友组建家庭。正是我与中文的缘分,让我有了事业、家庭别样的精彩。我感谢生活,感谢许许多多帮助和关心我的人。我愿意做一束光,照亮更多孩子的人生之路。在三尺讲台,继续讲述我与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学生留言
当我在思考怎么才能教好中文、讲好中国文化时,我想起《礼记》里的一句话,叫作“教学相长”。我会和学生们分享我对中国的了解和我对中文的热爱,努力成为一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文老师,学生给我的反馈也让我更好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