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作证——2000多年前,驼铃回响,张骞两赴西域,开辟了伟大的陆上丝绸之路;大海铭记——600多年前,千帆竞发,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了瞩目的海上丝绸之路。
穿越千百年的光荣与梦想,进入新世纪,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中亚地区和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续写“沙与海”的辉煌篇章。
嘉宾交流。田蹊
9月7日,敦煌。
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兰州大学主办,“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中亚和东盟发展合作论坛举行,来自中亚、东盟、欧洲、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以“沙与海的对话: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发展愿景,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据甘肃日报报道,该活动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框架下举办。
历史·未来
中亚地区和东盟国家处于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历史上,两个地区分别从海陆通道为连接东西方的商贸往来、文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繁荣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意义。
“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也见证了中国与中亚友好交往的历史。它不仅是商贸之路、文明之路,也是友谊之路、合作之路,把中国人民同中亚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演讲中,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全面梳理和总结了中国与中亚合作成效,并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他说,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地区国际关系的理念创新,而且是一种全新的合作实践,助力可持续发展。
缅甸曼德勒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季季莫说,面对地震、洪水、火灾、极端高温、寒冷天气等自然灾害,世界各国都需要互相帮助,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则是帮助各国应对这些问题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她表示,“让我们携手合作,面向未来,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实现”。
合作·共赢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达1730.5亿元,同比增长37.3%。同时,双方在文化、安全等交流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中国和中亚各国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各个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成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之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汪金国认为,未来,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合作潜力巨大,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系专家扎里娜·博比绍耶娃从多方面回顾了中塔两国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合作成果。她说,中国是塔吉克斯坦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企业不仅仅在塔吉克斯坦销售产品,同时也在积极进行产业投资,同时,双方政治、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断走向深入。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研究员李鼎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互动、彼此助力。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手段、新形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同时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低碳产品也走向了欧洲。
交流·发展
新形势下,中国与中亚地区、东盟国家的交流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龙瑞军认为,中国西北和中亚地区地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秉承绿色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在生态、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交流。
越南社科院中国研究所历史文化研究室主任陈氏水表示,要加强软实力建设,讲好自己本国的故事、传统的故事、现代发展的故事。“现在是信息时代,人们每天都迎来各种各样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如果我们能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对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她说。
“发展高等教育和科学,才能够为取得宏伟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乌兹别克斯坦东方大学副教授菲茹扎·哈萨诺娃建议,应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教师交流、学生培养、联合研究、孔子学院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南京工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薛莉清表示,应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国际社会要着眼可持续的和平、繁荣与稳定,共同推进海洋治理,共同维护海洋秩序和海上安全,共同完善和发展现有体制,构建新型海上国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