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7th 2024 ENGLISTH / 中文
   
首頁 > 觀察之聲
極地科考 中國書寫冰雪傳奇
发布日期:2023-06-23 10:16:16

当人类从浩瀚太空俯瞰蓝色地球时,最耀眼夺目的,就是璀璨闪亮的白色两极——南极和北极。极地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地,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也是科学的殿堂。极地科考意义十分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中国是持续进行科学观测极地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极地科考也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资源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4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领导人考察正在执行第三十一次南极科考任务途中的中国“雪龙”号科考船时指出:“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一直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极地大洋科学考察工作,认识、保护和利用深海极地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相继在南极相继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2023年,还将在西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建立第五座考察站。与此同时,中国对北极的考察也在持续推进中。1999年7月至9月,中国政府组织了对北极地区的首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对北极海洋、大气、生物、地质、渔业和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考察;2004年,中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建成;2018年,在冰岛建成中国—冰岛联合极光观测台(后更名为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在北极航道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截至2022年,中国极地考察船已在北极东北航道通行56个航次。

近年来,在越来越多先进新装备的持续助力下,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已建立起“海陆空”立体化推进的格局。在海上,破冰船作为交通和承载工具,综合能力显著提升。继“雪龙”号之后,2019年7月中国极地科考队伍迎来第二艘破冰船——“雪龙2”号。“雪龙2”号作为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同时也是世界上首艘具备双向破冰能力的破冰船。其超强的破冰能力,可以让更多的科考设备、补给物资得以运入南极陆缘冰区和南极大陆,甚至许多过去无法到达的海域如今也实现了进入。

  在陆上,各类耐低温、抗风的车辆装置组成陆上车队,为物资运输、冰盖探路等工作提供保障。“南极2”号全地形车被工作人员称作“南极公交车”,其车体装配了像坦克一样的履带,耐磨性高,有水陆两栖的性能,在-41℃的低温下也能启动。

  在空中,2017年,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加入了极地科考装备队伍,自此极地考察开始迈入“航空时代”,极大提升了中国在极地开展科研、运输和救援等工作的能力。“雪鹰601”的加入改变了从前科考人员乘雪地车从中山站前往昆仑站的方式,与此同时路程用时也从原来近20天缩短至4个多小时。

  目前,中国极地科考调查了南北极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变,研究了南北极地质背景,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第一张地形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截至2016年,中国在南极收集的陨石达12665块,对研究地球及其他天体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价值。2022年,中国也成功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同时段获取冰芯样品,以期破解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

  瞩目未来,随着中国科技事业持续发展,通过加快学科建设以及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途径,中国必将实现极地研究的更大突破,为人类破解极地乃至宇宙奥秘做出更大的贡献。

友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