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st 2025 ENGLISTH / 中文
   
首頁 > 觀察之聲
全球企業更傾向“友岸外包” 亞太新興市場成供應鏈重組贏家
发布日期:2025-06-17 08:46:02

  报告指出,美国制造业目前仅占整体就业比重的8%,加上劳工成本高、合格工人不足,以及政策不确定性,都成为企业回流决策的重大障碍。(路透社)

  关税政策前景不明,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升温,全球企业将供应链从中国迁出的趋势依然明显,但回流美国制造的意愿有限。企业更倾向于将产能转移至友好国家或邻近市场。

  美银证券(BofA Securities)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尽管美国政府推行“制造业回流”政策,祭出关税手段以鼓励企业将生产线迁回本土,但企业在重新布局全球供应链时,主要考量的已不再是成本最低,而是如何规避地缘风险。

  在这一趋势下,将产能转移至友好国家(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或邻近市场(临岸外包,nearshoring)正逐渐取代回流美国(reshoring)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项,而亚太新兴经济体如越南、印度、泰国以及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则被视为主要受益国家。

  报告调查了56位基本面分析师的观点,覆盖全球九个市场、共1029家企业,总市值逾38万亿美元(约合49万亿新元)。

  制造业回流趋势已放缓

  尽管美国近年来立法鼓励制造业回流,但只有7%的分析师认为未来将有“显著”回流,且仅限于资本密集型和涉及国家安全的特定产业。这包括电子电气、运输设备、金属矿业以及生物科技等。

  根据美银数据,过去15年内,美国回流及外资直接投资共创造约200万个制造业岗位,其中一半是在过去五年内实现,主因是中美贸易战爆发及相关立法的出台。然而,这一趋势在2022年达到高峰后开始放缓。

  报告指出,美国制造业目前仅占整体就业比重的8%,加上劳工成本高、合格工人不足,以及政策不确定性,都成为企业回流决策的重大障碍。

  此外,尽管制造业岗位有所增加,但多数新增产线趋向高度自动化,对整体就业市场的带动效应有限。报告指出,服务业仍是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制造业即使扩张,也难以改变这一结构性格局。

  越南或为产能转移最大受益者

  针对亚太地区,报告指出,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来,许多跨国公司已开始重新评估供应链配置,并将部分生产环节移出中国。不过,仅有10%的亚太分析师指出旗下覆盖公司有“明显”回流美国,40%表示没有任何相关动向。

  近半数分析师认为,高关税环境不会对企业决策产生实质影响。这一方面与回流成本高昂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企业更看重供应链的灵活性与风险分散,因而更愿意选择成本更低、地缘政治关系稳定的国家作为替代基地。

  报告强调,在亚太地区,越南(24%)、泰国(17%)和印度(15%)是最受青睐的三个替代基地。虽然越南被认为有机会成为最大受益国,但也面临出口转道疑虑,可能成为监管焦点。

  此外,墨西哥与美国地理接近、劳动力成本低廉及受惠于美墨加协议(USMCA),也被看好成为稳定的中长期外包基地。

  此外,企业也从全球化时代供应链配置以成本为主导,转为以地缘政治风险管理为更关键的考量。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中国在美国进口总额中市占率下降近八个百分点,同期越南与墨西哥市占分别上升2.1与2个百分点,显示全球制造业正加速“去中国化”。

  部分产业的脱钩速度较整体来得更快,而电子与计算机相关产业的生产转移尤为明显。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这类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已大幅下滑近30个百分点。

友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