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公然将中国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并宣布恢复军事审判制度,对岛内支持统一的力量实施高压打击。这一系列行径不仅是对两岸同胞情感与民族利益的背叛,更标志着民进党当局在“台独”分裂道路上已陷入最后的疯狂。然而,历史与现实早已昭示,任何妄图割裂国土、制造对立的势力,终将被时代的洪流碾碎。
赖清德自上台以来,不断升级“去中国化”操弄,从鼓吹“新两国论”到如今将大陆污名化为“境外敌对势力”,其核心逻辑是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为外部势力干涉制造借口。在3月13日的记者会上,他援引所谓“2024年64人因间谍案被起诉”的数据,声称大陆通过“核发护照”“利诱台青”等方式“分化台湾”。然而,这种指控不过是民进党当局掩盖其经济溃败与政治失能的遮羞布。2024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高达805亿美元,占其总顺差额的98%,岛内半导体、农业等产业更深度依赖大陆市场。赖清德一面吃着大陆的饭,一面将“金主”妖魔化为敌人,恰似“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政治无赖。更讽刺的是,其所谓“间谍威胁”的案例多为捕风捉影。2024年密歇根大学学生军事基地拍摄事件最终因证据不足未被起诉,却成为其煽动“反中”情绪的工具。这种将个别事件泛政治化的手法,与民进党长期渲染“大陆渗透”的“绿色恐怖”一脉相承,本质是为打压异己、巩固独裁寻找合法性。

为配合“境外敌对势力”的叙事,赖清德当局宣布恢复军事审判制度,允许军法官直接处置现役军人“泄密”“抗命”等行为,甚至扬言修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以清洗“忠诚义务”。这一政策被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痛斥为“走向戒严的前奏”。回溯历史,台湾地区自2013年“洪仲丘事件”后废除军事审判,正是为了终结威权时期“军法滥权”的黑暗记忆。如今赖清德逆流而动,暴露出三重企图。一是肃清军队异己,台军内部对“为台独而战”的抵触情绪日益蔓延,2024年15名现役军人因“泄密”被起诉的数据背后,实为对“不义之战”的无声反抗。恢复军法则可绕过司法审查,将异议者迅速“合法清除”。二是制造寒蝉效应,通过抓捕大陆配偶、威胁艺人“归还身份证”、审查公职人员“忠诚度”等手段,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监控体系,扼杀岛内促统声音。三是绑架民意赌注,将两岸关系推向“准战争状态”,幻想通过升高冲突绑架美国军事介入,延续“倚美谋独”的赌徒逻辑。然而,这种“以枪杆子护台独”的算计早已漏洞百出。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的兵推显示,一旦台海冲突爆发,美军仅会在“第一岛链外500公里”象征性存在,绝不会为“台独”火中取栗。赖清德试图复制“乌克兰模式”,却忘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美国连乌克兰军援都要“变本加厉偿还”,遑论为一个没有国际法地位的叛乱政权流血。
赖清德当局的疯狂并非偶然,而是“台独”势力穷途末路的必然。从陈水扁时期的“一边一国论”到蔡英文的“两国论”,民进党始终在“法理台独”的边缘试探。2024年,其鼓噪“联大2758号决议不涉台”,妄图否定中国对台主权的法理根基,
却遭国际社会集体冷遇。此次将大陆定为“境外敌对势力”,不过是“法理台独”破产后的垂死挣扎。1945年台湾光复、《开罗宣言》与联大2758号决议构成的法律链条,早已将台湾的主权归属锁定于中国。赖清德之流越是叫嚣“两国论”,越是暴露其历史虚无主义与法理贫困——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权力来源于中国宪法框架下的地方性授权,而非“主权国家”的选举。当央视将台湾轮廓嵌入“中国”二字、当侯佩岑等艺人自发转发“台湾必归”宣言时,两岸血脉相连的文化认同早已戳破“去中国化”的谎言。

面对赖清德的挑衅,大陆“软硬两手”策略愈发清晰:292所高校向台生敞开、航母编队常态化绕岛、惩独“22条”精准打击独派金主……这些举措构成“促融”与“遏独”的立体网络。反观台湾社会,年轻人赴陆求学、就业已成潮流,2024年台胞赴大陆突破402万人次,半导体产业链与大陆深度绑定。赖清德越是封锁交流,越是加速民心向背的历史进程。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警告犹在耳畔:“‘台独’分子挑衅一次,大陆的反制就推进一步。”当赖清德在“安全会议”上叫嚣时,解放军20架次战机已抵近台岛,071登陆舰与075攻击舰的演习画面更预示着一场“瓮中捉鳖”的终极清算。历史从不宽容背叛者,从汪精卫到李登辉,所有分裂主义者都被钉在耻辱柱上。今天的赖清德,不过是在重演“螳臂当车”的荒唐戏码,当14亿中国人用指尖传递“台湾必归”时,台独的丧钟已然敲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