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0th 2025 ENGLISTH / 中文
   
首頁 > 觀察之聲
跨越千年之問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 造福全人類
发布日期:2023-06-01 00:06:20

  两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写下了著名的《天问》,在那个人类还无法探索宇宙的时代,他将对宇宙的疑惑与向往转换成文字,发出了极具探索精神的千年之问,宇宙到底是什么,如何形成,又将走向哪里?

  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从197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再到“天宫”空间站计划、火星探测任务、北斗卫星、神舟系列火箭发射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成功实施,中国的航天事业稳扎稳打,成就斐然。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除俄罗斯和美国外第三个建立完整航天体系的国家。其载人航天、发射能力和卫星制造技术等均处世界领先水平。2020年7月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更是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在首次火星任务中便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的国家,中国已然步入太空强国的行列。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千年之后的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发展,早已回答了古诗人屈原的“千年之问”,但中国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欲望却从未减弱,反而愈加浓厚,而更为加难能可贵的是,中国航天在取得进步的同时,还着眼与其他国家分享进步成果,造福全人类。

  中国无偿赠送埃塞俄比亚的微小卫星(ETRSS-1)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从此埃塞俄比亚从此拥有了第一颗卫星,使埃塞俄比亚在气候变化以及农业、林业、水资源、灾害监测等领域实现了航天系统从无到有的突破。

  微小卫星(ETRSS-1)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为近40个国家的减灾提供卫星遥感数据近800景,新增8颗(座)卫星和星座作为值班卫星和星座,提升国际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建立了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中国气象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12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建立的“中国-东盟“卫星信息”服务平台和遥感卫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使东盟各国可以共享中国遥感数据。中国与埃及、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家合作建设卫星研制基础设施,推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向发展中国家开放中国空间设施资源。可以说,中国的航天发展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实惠。

  另一方面,中国还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探索航天领域发展。中国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邀请其他国家参与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利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欧空局合作开展了伽马暴偏振探测研究;为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卢森堡等国家提供卫星搭载发射服务;“嫦娥四号”搭载德国、荷兰、瑞典、沙特等国家的科学载荷,共同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桩桩件件,都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合作探索太空的典范。

  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已与43个国家或地区,以及6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36项航天领域合作计划文件,与9个国家的航天机构共同签署了航天合作协议,共同建立17个航天合作机制。可以说中国发展航天事业从来不是独来独往,而是致力于帮助那些航天事业落后的国家发展以及与其合作共赢,这也是中国航天所独有并一直秉承的核心精神。

  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进步与发展来之不易,是几代航天人呕心沥血努力奋斗的结果,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秉承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精神,积极依靠自身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不断帮助带动其他国家共享成果,尤其是对航天事业发展落后的国家更是给予无私的帮助,可以说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不但是中国本身的福音,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福音,而中国也将继续坚持共建共享的核心精神,为世界航天发展贡献力量,中国航天必定未来可期。

友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