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7th 2024 ENGLISTH / 中文
   
首頁 > 觀察之聲
調查:亞太企業遭欺詐增加 平均損失超交易價值三倍
发布日期:2024-05-16 08:38:59

  有58%受访的亚太地区企业代表指出,过去12个月内,他们所在企业遭遇的欺诈事件日益增加。(彭博社)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58%受访的亚太地区企业代表指出,过去12个月内,他们所在企业遭遇的欺诈事件日益增加。据他们透露,企业在欺诈交易中每损失1元,平均需要承担3.95元的成本。

  律商联讯风险信息(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上星期一(4月29日)发布2023年的《亚太地区欺诈真实成本报告》指出,这些成本包括因欺诈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内部劳动力成本、外部成本、法律费用和追偿费用,以及与更换或重新分配丢失或被盗商品相关的成本。

  具体来看,亚太零售行业每笔欺诈交易的平均损失为交易价值的3.07倍,这包括费用和支付的利息,以及更换丢失、被盗商品的成本。

  由于越来越多的法规要求在向消费者退款时加强调查力度和责任,金融机构蒙受的欺诈总成本甚至更高,它们每笔欺诈交易的平均损失为交易价值的4.59倍。

  较大规模国家 欺诈管理成本更高

  弗雷斯特咨询公司(Forrester Consulting)受委针对国际金融机构和零售商反欺诈管理决策者展开调查。调查于去年7月和8月进行,亚太地区共有382人接受访问,包括香港、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日本。

  研究发现,印度、印尼和日本等国的实际欺诈成本略高,原因是这些国家的规模较大,欺诈事件通常也更多,因此相关欺诈管理成本也更高。

  除了产生费用和人力支出外,欺诈还会产生间接和持久的影响。 四分之三受访者指出,欺诈对企业品牌、客户购买和客户体验造成了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了未来的收入。

  研究也发现,新型支付方式包括数码钱包、支付应用程序和 “先买后付”计划等,占欺诈交易的26%。信用卡和借记卡交易各占25%和22%。

  尽管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来防范欺诈,但是犯罪分子“不断创新”及钻漏洞,通过数码钱包、二维码和合成身份进行欺诈,对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友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