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2023年8月13日1时2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探测四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是世界首颗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的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高轨的意义不用多讲,就是属于卫星所在的轨道区间。合成孔径雷达(SAR)无论是在民用还是军用上,它的利用价值非常高,各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合成孔径雷达发展计划,如今中国最先在航天技术上实现突破,解决了“合成孔径雷达在高轨道上能否成像”这一难题。它的工作原理和雷达相仿,是通过发射电磁脉冲和接收目标回波之间的时间差测定距离,其分辨率与脉冲宽度或脉冲持续

时间有关,脉宽越窄分辨率越高。优势是完全不受外界的影响,并且可以实现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得到类似光学照相的高分辨雷达图,实现对各种苛刻环境下的突破。与一般的低轨卫星、光学卫星相比,将高轨观测重访周期短、成像幅宽大的优势与微波观测不受气候限制、不受光照限制的优势结合起来,大大提高灾害异常变化信息的识别精度和效率,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对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8月9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减灾二号06星发射升空,获得圆满成功。8月13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探测四号01星发射升空,再次获得圆满成功。短短五日,两颗《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遥感卫星均发射成功,无疑彰显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
中国航天技术彰显的不仅是一个科技领域的发展,是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国家、战略意义,也是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航天科技作为涉及到高科技、高技能、高智力的重要领域,发展航天技术,既是追求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地球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的需求。中国已将多项科技创新运用到实际中,有能力开展及时、全面、高效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提升全球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诸多领域应用的发展水平,种种科技都有利于人类的和平发展和繁荣。

纵观世界航天发展态势,航天仍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需要久久为功,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目前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在不断取得突破与进步。随着持续投入和创新推动,中国航天技术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球航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